曾刚:金融强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曾刚:金融强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方面★■■■◆■,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具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模式。金融创新不仅包括产品的研发★★■,还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等★■■★◆★。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即金融科技)也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金融机构和高端人才就业的关键★◆■,包括便利的商业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务等。优质的营商环境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率◆★★★。在具体措施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能包括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提供税收优惠,改善城市交通和通信设施,提供国际化的生活环境等。

  三是带动金融行业生态和专业人才聚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带动法律■◆■◆★★、会计、咨询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并逐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与此同时◆■■★,完善金融行业生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人才聚集效应方面,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大量高端的金融人才■■★★■★,有利于提升金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金融强国建设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是推动金融开放,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较高程度的金融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引进来★★◆■”,促进国际化金融组织在国内的聚集■◆,提升我国金融业整体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可助力金融行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全球化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此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此外◆◆★,通过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可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金融合作★■★◆◆★,构建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的平台与配套机制★◆,为促进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一是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优化资源配置。从国际视角来看◆◆◆★■,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汇集全球资金、信息和人才★◆★■★,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枢纽。这有助于提升一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增强金融软实力。从国内来看■◆■★,通过吸引国内外大量金融机构集聚,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将会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整体水平提升,为建设金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作为资金融通平台■★★,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条例》立足建设金融强国的国家战略,紧密围绕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特征和功能,全面、系统地规划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路径和配套措施,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基础。《条例》的内容不仅涵盖金融硬实力的建设,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注重金融软实力的提升,如人才培养、文化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此外,《条例》既鼓励金融创新和开放◆★◆,又强调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体现了创新与稳定的平衡★■◆■★■。未来,《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助力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升★★◆◆■★,也将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为更好服务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24年8月,上海市修订出台《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框架,也为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引■◆■★。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条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条例》的具体内容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值得关注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另一方面◆◆■,创新也必然伴随着风险★★,对于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强大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是其稳定运行的关键。作为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具备识别和评估各类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实践中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控;与此同时,还应具备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例如■★★★,构建金融安全网、制定危机处置预案等。此外◆★■★,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应加强跨境风险管理以及应对和处置国际金融犯罪的能力。

  国际化亦是金融中心的核心特征之一。国际化特征不仅体现在国际资金和跨国机构的聚集,还表现在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能够积极投身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提升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金融实力。一方面,作为全球资金流动的枢纽,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以此帮助市场主体分散风险,减少单一市场或地区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广泛且深化的市场,能够吸收较大的市场波动★■★,维持整体稳定★★★;同时■■◆◆◆,通过成熟的市场机制◆■★◆◆,也可实现价格发现和风险定价★■。此外,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可构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参与的平台和机制◆★,在面临重大风险冲击时,组织各方及时与协同应对。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强大国际金融中心运作的支撑与保障,包括高效、安全的交易系统◆◆、支付系统★◆◆■★、清结算系统◆◆★,以及各类先进的金融科技应用等。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各类应用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由此可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确保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地升级和优化其金融基础设施★◆■。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涵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深度■◆◆■,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应可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的股票、债券,以及更为复杂的结构性产品◆◆、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应运作高效、规则透明,具有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和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外,完善的市场体系还应具备国际化特征◆◆★■,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参与,并有足够的规模和影响力来吸引全球资金。

  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实现金融强国的重要环节,需要从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科技应用、创新驱动、人才建设以及金融文化培育等多个方面综合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立足国情,发挥自身优势,又要放眼全球,学习国际领先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创新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确保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强国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领域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文化软实力是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良好的金融文化和职业道德、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等等◆■◆★。良好的金融文化能够增强市场诚信,提升市场效率,减少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强调以义取利◆★■、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理念★★■■,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为包容、协调的金融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方利益平衡,推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金融理念的金融文化体系,可以为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提供独特的优势和持续发展动力。

  四是强调了国际金融中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强化金融中心赋能实体经济是《条例》值得关注的特点之一。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条例》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一★★★,要求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包括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其二,强调区域协同发展,提出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等其他区域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体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结合◆■★■◆★,有利于发挥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三★★◆★■,围绕数字金融大文章,提出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支持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人民币等,以此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时隔15年■★■,《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迎来全面修订,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当前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重要阶段,条例的修订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味着什么?将如何保障上海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澎湃新闻将刊发“国际金融中心新征途”系列专栏文章★■,对新修订的条例展开深度解析。

  各类高端人才是金融中心最宝贵的资源★★■。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拥有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人才和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包括投资银行家◆★◆◆★、交易员、风险管理专家、金融科技人才等★★。同时,金融中心还需具备完善的金融教育和培训体系★★■■,包括高水平的商学院、专业的金融培训机构◆■★,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用以持续培养和吸引人才◆■★◆。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2024年1月,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影响国际定价体系■◆”■◆■◆。结合上述目标以及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要求,我们认为,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一方面■◆★,健全的法律环境包括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除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外★■◆,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应能够吸引国内外大量的金融机构集聚,包括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股权等机构★★◆◆■★。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也通常会选择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这些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集聚★◆■■★,不仅带来大量资金及业务★◆■■,也促进了金融创新和金融人才的流动。此外★★■■★◆,金融机构间的竞合还可推动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及效率改善◆■。

  一是确立了总体框架和目标。《条例》明确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即“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将上海发展成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体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紧密结合,为后续具体落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开放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金融开放,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等。高度的开放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各类机构,进而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高度开放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因此■★■◆★◆,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能力在开放和风险控制之间维系平衡,构建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明确了职责分工和部门协调。《条例》强调了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央地协同机制◆■,并在实施层面详细规定了市政府◆◆◆、区政府以及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强调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从而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和效率。

  二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运作和金融服务提供的关键支撑,对于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效率和安全都至关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基础设施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辅相成。强大★■◆★、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建设强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会反过来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具体来看,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推动金融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支付清算系统等基础设施的优化完善,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高效■◆◆◆、稳健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也为金融强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金融强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资金从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流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关键任务。习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包括■★“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实现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金融强国的核心支撑与重要标志,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良好的监管环境,要求监管机制既能保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又能保持适度的灵活性■★◆,支持金融创新■★。此外,监管机构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形成有效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以此实现“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金融法制健全,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要求■◆◆★◆◆。

  三是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重点。具体包括■■■◆◆★:法律保障,《条例》对金融司法保障、金融仲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强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金融体系建设,《条例》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这一全面的建设规划,有利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协调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条例》涵盖了金融改革开放的多个重点领域◆★,如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债券市场改革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条例》强调了金融监管协同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央地监管协同机制★■◆◆★◆,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等◆◆■■★,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金融人才培养,《条例》对金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建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有助于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金融营商环境建设,《条例》提出了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多项措施★■,包括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金融法治环境、发展金融专业服务等,有助于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例》提出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交流★◆■★,支持举办国际金融会议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金融治理的参与能力◆★◆■。金融文化建设★★■★,《条例》提出要培育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弘扬诚信文化,提倡契约精神。这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